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过渡的转型升级新阶段。资源型地区经济如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臣华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重点在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依赖,以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效益提高为第一驱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走出一条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他首先谈到资源型地区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内蒙古为例,2015年全区R·D人员全时当量(科技人力投入)居全国第20位,仅为江苏、广东等发达省份的6.6%和7.1%。并且从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化、资源优势转化、“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价值链体系、协同发展六个层面分析了资源型地区转型的路径。
杨臣华认为,在创新驱动发展层面,要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创新发展之路。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点燃发展新引擎,完善创新体系,补齐创新供给体制短板。加快企业生产过程和业务流程信息化改造,加强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推动“互联网+”工业发展。围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建立全产业链智慧农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激发全社会创新主体特别是企业家创新创业,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靠投资和自然资源要素转向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上来,提升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在新旧动能转化层面,走市场导向、绿色低碳、有竞争力的发展之路。”杨臣华对记者表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制度和政策导向,建设绿色低碳高效利用的产业发展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动能。全面放开民营资本进入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孝老、医养结合、公共文化、健康体育等领域,建立健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均衡化等行业跨界融合发展政策,以制度创新提高现代产业绿色低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加快接续。
他还表示,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走资源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资产股权化的直接融资之路。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走东西互济、南北联动、内外合作、八面来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之路。
内蒙古是我国向北开放“窗口”,杨臣华以此为例指出,要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节点和枢纽作用,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做好“亚欧大陆桥”大动脉这篇文章,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八面来风”的国内外合作新格局。必须把人才建设作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对外开放水平的第一资源,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全方位开放为导向,以人才政策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构建人才链、政策链、服务链,把人才嵌入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全过程,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培育国内外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他还谈到,以新兴产业多元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特色产业高端化为立足点,走整合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拓展服务链、提升价值链的体系化发展之路。资源型地区要充分发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稀土、石墨烯等新材料新产业新技术优势,支持企业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配套上下游供给,推动关联企业建立联结机制,补齐优势特色产业链上下游短板,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成为先进制造产业群。
杨臣华最后谈到了协同发展,要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之路。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制造、物联网、个性化定制等新增长点,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形成新动能。